您的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招生工作 >> 正文
“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重点实验室
    来源:   编辑:   查看:
一、实验室基本信息 
实验室中英文名称: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Fishes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ichuan Province)
学科领域:水生生物学
建设承担单位及单位负责人:k1体育娱乐平台 谢峰
建设地点:四川省内江市,k1体育娱乐平台
二、实验室的历史沿革
2009年9月经四川省教育厅审批建立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其根本任务是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道路,对内江市及全省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的特有动植物资源发掘、生态种养及产业化发展等关键技术以及现代农业领域前瞻性问题开展系统、持续和深入的研究,为内江市乃至全省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特色经济动物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在开展内江及周边地区特色经济动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以重要经济鱼类为研究对象,开展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和适应性方面的基础研究及资源评价,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特色和资源优势,重点开展重要经济鱼类的保护、利用,探讨其绿色规模化养殖技术,实现其生态养殖的产业化。
2010年,我校“长江上游特有濒危鱼类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科研创新团队入选“2010年度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团队”。
在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长江上游特有濒危鱼类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基础上,整合内江市、四川、重庆等周边有关长江上游鱼类生物多样性及资源保护、利用的相关科研力量,学校启动了“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2012年,四川省科技厅批准建设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三、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2010年,我校“长江上游特有濒危鱼类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科研创新团队入选“2010年度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团队”。
团队主要成员:王淯教授(博士)、齐泽民教授(博士)、谢碧文教授(博士)、岳兴建副教授(博士)、覃川杰博士、邹远超博士、李斌博士、王芳实验师、王永明讲师、张汉峰副教授。
四、实验室人员组成
实验室现有固定编制人员26名,其中教授/研究员10名,副教授/副研究员11名,讲师4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5名,硕士学位人员7名。
五、实验室研究方向和内容
“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省重点实验室旨在研究和保护长江上游鱼类资源及多样性价值,探讨和建立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的生态补偿机制,重点研究长江上游鱼类种质资源及利用相关的重大理论和应用科学问题,实现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实验室的发展规划,设立三个研究方向。
(一)、研究方向
1、鱼类生物多样性研究
2、鱼类资源利用研究
3、鱼类营养与绿色饲料研究
(二)研究内容
鱼类生物多样性研究方向:建设期内开展长江上游鱼类遗传多样性和地理分化研究,弄清其地理分布,摸清其种质资源状况;开展长江上游特有珍稀鱼类和重要经济鱼类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了解渔业资源变动规律;建立长江上游水生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
鱼类资源利用研究方向:建设期内主要以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宽体沙鳅和鲈鲤为对象,开展其繁殖生物学、与繁殖有关的机能形态学和受精生物学等基础生物学及移养驯化、人工繁殖、苗种和亲鱼培育等关键技术和产业化示范研究,探讨其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健康、生态养殖模式。
鱼类营养与绿色饲料研究:本方向主要应用营养和饲料学理论及技术,系统地开展鱼类营养的应用基础研究,研究长江上游特有、珍稀鱼类营养需求、不同生长阶段营养代谢规律,阐述营养代谢调控的理论问题;揭示鱼类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系统地开展鱼类营养的应用基础研究,研制苗种开口饵料,亲鱼强化培育饲料,成鱼养殖饲料,创建适宜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养殖模式和安全优质产品生产的产业化关键技术。
六、在建项目
1)校内展示大棚(400m2)及30套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
2)会议室及学术报告厅
3)鱼类营养与饲料实验室
七、独立或者合作开展研发的特有鱼类/品种
宽体沙鳅Botia reevesae
中华沙鳅 Botia superciliaris
鲈鲤Percocypris pingi
鲈鲤Percocypris pingi胚胎发育
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
白化乌鳢Channa argus
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Baidu
sogou